5月16至18日,第五届“国际电动汽车及关键部件测评研讨会”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以“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为年度主题,聚焦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热点与测试评价技术,针对电动汽车整车集成测试评价技术、电动汽车关键部件开发及测试评价技术、电动汽车测试评价共性技术、电动客车测试评价技术、电动专用车测试评价技术等议题展开深入剖析。
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贡俊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贡俊
核心提示: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贡俊发表《纯电驱动系统技术研发匹配与测试评价》主题演讲,他表示,目前国内驱动电机产业发展较快,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整车匹配电机与国外的技术差距主要体现在整车的同步发展。国内部分电机企业的量产产品效率基本已经实现4Kw/Kg的要求标准,但是相较于国际最先进的产品水平,在电机体积上相差一倍以上。在正向设计方面,我国与国外企业基本处于同一水品。而在经验参数修正方面,由于单一产品的规模仍然较小,我国在工艺水平、集成规模上同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最后他表示,目前,针对车用的标准规范还未形成,除了膜电容已经颁布国标,其他部件还在编制过程当中。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的报告主题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当前驱动电机的技术发展状况,另一方面是与之相适应的测试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驱动电机产业发展较快,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整车匹配电机基本为本土生产,而外企更多是将电机的部分交与国内代工,国内外的技术差距主要表现在整车的同步开发。
以丰田Lefe车型为例,电机重量约为60Kg,峰值功率约为80Kw,作为对标产品,国内的技术水平在功率密度和转换效率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在“十三五”国家规划中,明确提出电机效率超过4Kw/Kg,国内部分企业的量产产品已经实现,但是相较于国际最先进的产品水平,在电机体积上相差一倍以上。
从电机本身角度来看,我国同国外企业在正向设计上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同时也在向高密度和小型轻量化这方向不断拓展。其中,在经验参数的修正方面,国内由于单一产品的规模仍然较小,在工艺水平、集成规模上同国外存在一定差距。
国内外驱动电机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高效化,驱动电机除了关键器件外,电机本身的的集成与封装技术趋势明显,部分企业开始把分布式驱动作为全电驱动平台的前提。驱动电机集成化程度越高,主机厂物料消耗将越低,装配也更加方便,使得汽车最后成本将降低;
第二个,目前电机本身的效率提升空间存在瓶颈,进一步的发展需要依赖于材料技术的进步,包括磁钢、硅钢在内的非晶态材料。永磁电机功率因数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的优点,使得永磁电机和新型混合励磁电机发展更为迅速;
第三个是数字化和智能化,新一代MCU控制器的功能更加安全,具有冗余和安全监控功能;同时,AutoSAR分层软件架构,将具备诊断、通信和标定等功能。
从电驱动总成测试评价方面来讲,主要分为电驱动系统层面和关键材料与器件层面。在电驱动系统层面,包括系统总成评价、功率标定评价、带载EMC评价、NVH评价和电安全性评价。其中,对于功率标定评价,功率密度的评价维度很多,需要对各种标准边界条件进行测试限制,保证测试方法的客观性。在电磁兼容方面,带载测试的应用仍然较少,空载状态与驱动电机的实际运行工况差异较大,将会导致测试结果的巨大差距。另外,对于驱动电机的NVH特性和电安全性能,电机的失效机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绝缘损坏,需要行业对其进行重视与挖掘。